蚊子可以滅亡嗎(蚊子能否滅絕的原因)
近期,蚊可蚊我國南方個別城市發(fā)生基孔肯雅熱輸入疫情并引發(fā)本地傳播基孔肯雅熱是滅亡一種經(jīng)伊蚊叮咬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病因此,預防這種疾病,否滅防蚊滅蚊是原因關鍵不少居民在和蚊子的“斗爭”中不禁會感慨:要是蚊子徹底滅絕就好了……。

不過話說回來,蚊可蚊讓一種生物徹底消失可能會對生態(tài)造成很大的滅亡影響那蚊子呢?我們真的可以把它們徹底消滅掉嗎?其實,還真可以特別是否滅把消滅對象鎖定為那些會咬人、會傳播疾病的原因蚊子的時候,生物學家們也會毫不猶豫地站在你這一邊。蚊可蚊
今天是滅亡 8 月 20 日,也是否滅世界蚊子日,我們就一起來聊聊討厭的原因蚊子到底可不可以徹底消滅掉消滅蚊子對生態(tài)系統(tǒng)不會造成影響?近年來,在網(wǎng)上經(jīng)??梢运⒌揭环N言論:消滅蚊子不會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產(chǎn)生任何影響雖然這種說法側面反映出大家對蚊子這種生物的蚊可蚊反感,但是滅亡關于“消滅蚊子不會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產(chǎn)生影響”這件事其實是有爭議的。

圖源:某社交平臺2010 年,否滅發(fā)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篇新聞專題就討論過這件事情雖然有生物學家樂觀地估計,在蚊子被消滅之后,很快會有其他生物來替代蚊子原本的生態(tài)位,但直接把所有的蚊子都消滅掉確實存在一定的風險。
比如,在北極的苔原地區(qū),每年夏天的特定時間里會有大量的蚊子出現(xiàn),它們甚至可以形成“蚊子烏云”北卡羅來納州環(huán)境與自然資源部昆蟲學家布魯斯·哈里森認為,如果這些蚊子消失了,會導致在苔原地區(qū)筑巢的候鳥數(shù)量下降 50% 以上。
還有,北極突然出現(xiàn)的這一大批蚊子會吸食馴鹿的血液當蚊子遮天蔽日的時候,它們甚至會影響馴鹿的遷徙路線而馴鹿的遷徙路線又會影響到沿途地衣之類植被分布和數(shù)量,還會影響到狼群這樣捕食者的活動,如果這些蚊子消失了,可能會對北極生態(tài)產(chǎn)生比較大的影響。
但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的研究者認為,對北極地區(qū)鳥類胃內(nèi)樣本的研究發(fā)現(xiàn),北極蚊子并不是這些鳥類的主要食物來源,所以即便這些蚊子被徹底消滅掉,也不會對候鳥產(chǎn)生太大影響密歇根州立大學東蘭辛分校的科學家認為,蚊子的。
幼蟲是很多魚類重要的食物來源,如果失去了這部分食物來源,魚類就要被迫改變食物結構,對于某些專門捕食蚊子的魚類而言(比如食蚊魚),蚊子滅絕之后,它們很可能也就跟著滅絕了它們的消失,也可能會對食物鏈上的其他生物產(chǎn)生影響。
此外,還有一些蚊子靠吸食花蜜而不是吸食人血為食,它們的滅絕有可能會影響植物的傳粉但這種影響到底有多大,是否會被其他生物取代,我們還不能確定(不過對人類的農(nóng)作物來說,影響并不大)好在,我們可以不用消滅所有的蚊子。
蚊子和蚊子,并不一樣雖然一說起蚊子,我們腦海中浮現(xiàn)出的就是那些在我們耳邊“嗡嗡嗡”,并且還會吸血傳播疾病的可惡形象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蚊子都這樣“可惡”蚊子是對蚊科生物的統(tǒng)稱,它們是一個很大的家族,有超過 3500 種。
其中,會叮咬人類的蚊子大約只有 200 種,從比例上來說,它們只占蚊子家族中的極少數(shù),而即便是這些會叮咬人類的蚊子,也不是所有的種類都會傳播疾病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伊蚊、庫蚊、按蚊屬的某些成員比如,我們平時說的花蚊子,就是伊蚊屬的蚊子。
伊蚊屬里有將近 1000 種蚊子,它們當中的白紋伊蚊、埃及伊蚊,是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而其中的埃及伊蚊更是“身兼多職”,它還是寨卡熱、黃熱病以及最近爆發(fā)的基孔肯雅熱的主要傳播媒介庫蚊屬的蚊子也很常見,它們的別稱就是家蚊。
它們當中的一些種類,是西尼羅病毒、日本腦炎等疾病的傳播媒介此外,按蚊屬也是蚊科比較大的一個屬,包括 500 多個成員這個屬的蚊子也有一個別稱——瘧蚊,看名字就知道它們是瘧疾這種疾病的主要傳播媒介當然了,也并不是所有種類的
按蚊都會傳播瘧疾,大約只有 30 種會攜帶和傳播瘧原蟲雖然從種類數(shù)量上來說并不算多,但它們造成的后果相當嚴重即便是近些年,由這些蚊子傳播的瘧疾,每年會造成 2 億多的感染病例,其中 50 萬~60 萬人會因此死亡。
所以在一些說法中蚊子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絕不是夸張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一視同蚊”,把 3500 種蚊子全部消滅掉,確實有點冒險,而且也沒有必要但如果只針對那些會傳播疾病的蚊子,把它們徹底消滅掉,大部分生物學家可能就會舉雙手贊成了,畢竟消滅它們帶來的好處遠遠大于潛在的生態(tài)風險。
如何“定點清除”?那么接下來,問題也隨之而來,雖然人類有意或無意造成過很多物種的滅絕,但想要有針對性地徹底消滅某種蚊子其實并不容易比如,最容易想到的滅蚊方式就是噴灑化學殺蟲劑了,它們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同時又會對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其他種類的蚊子或者昆蟲造成危害。
而且化學殺蟲劑殘留也可能會對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另一些蚊子誘捕的方法,比如紫外燈或者二氧化碳誘捕燈,也可能會吸引來非目標蚊蟲,造成“誤殺”目前,比較有針對性的方法,就是釋放不育的蚊子,比如被輻射照射過的不育的雄蚊,或者是感染了。
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子這些蚊子要么是和雌蚊交配后,無法產(chǎn)生后代,要么是產(chǎn)生的后代無法繼續(xù)繁殖,通過這樣的方式,大大降低蚊子的數(shù)量(而且因為是物種內(nèi)的繁殖行為,也不會影響其他的蚊子或者昆蟲)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學中山醫(yī)學院張東京老師的研究團隊,就建立了“。
蚊子工廠”,生產(chǎn)大量的不育雄蚊,以降低蚊子的數(shù)量在 2021 至 2023 年期間,釋放“絕育蚊子”的廣洲老城區(qū)小范圍內(nèi),白紋伊蚊的數(shù)量下降了 40%,而蚊子的叮咬率下降了約 80%另外,也有研究者采用了基因編輯的方法,通過修改雄蚊的基因,讓它們產(chǎn)生有缺陷的后代,讓這些后代蚊子在性成熟之前就死去,進而切斷蚊子的繁殖途徑減少蚊子的數(shù)量。
當然了,現(xiàn)在科學家們采用的方法暫時還不能做到徹底消滅某種蚊子,但在讓致病蚊子徹底滅絕這件事情上,相信科學家們也和大家一樣,一點也不會心軟。(科普中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